•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出版单位:《中国临床新医学》编辑部
  • 主 编:杨建荣
  • 地址: 530021 广西南宁市桃源路6号
  • 出版日期:每月30日
  • 电话:0771-2186013
  • 邮箱:zglcxyxzz@163.com
  • 网址:www.zglcxyxzz.com
  • 印刷: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文印中心
  • 发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书报刊发行局
  • 邮发代号:48-173
  •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4-380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5-1365/R

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详细信息

2023年第16卷第8期

(下载当期目录)

    本期目录
  • 2023年 第8期 目录、封面、封底
    2023  .  16(8):    -    [摘要](179)    [PDF](496)
  • 述评
  • 从指南到实践——解析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当下诊疗策略
    苏艳军,彭 颖,程若川
    [摘要]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TC)常侵犯甲状腺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缺陷,治疗较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前,针对局部晚期TC的最佳诊疗策略仍有较大争议,国内外仍缺乏系统一致的综合性指南。如何为局部晚期TC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较好地在根治肿瘤与保障生活质量之间取得平衡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改善T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该文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解析国内外不同指南对局部晚期TC诊疗策略的现状与问题,以期进一步规范局部晚期TC的诊疗,提高国内专业诊治水平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2023  .  16(8):    761-766    [摘要](192)    [PDF](613)
  • 甲状腺癌专题
  • 术后降钙素与术前降钙素比值作为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结构性复发的预测指标:一项回顾性研究
    焦 赞,江明杰,吴 桐,彭 晋,罗广烽,于永超,宁 康,杨安奎
    [摘要] 目的 研究术后降钙素与术前降钙素比值(CR)作为预后标志物预测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结构性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117例散发性MT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CR对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影响,并构建了基于CR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预测疾病复发的CR的最佳截断值为0.124。CR≥0.124组患者的RFS显著短于CR<0.124组患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是MTC结构性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以CR影响作用最大[HR(95%CI):5.09(2.34~11.06),P<0.001]。预测RFS的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37(95%CI:0.763~0.911),校准曲线显示基于CR的列线图校准度良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CR是预测散发性MTC患者结构性复发的有力指标,结合 CR的列线图可以精准计算散发性MTC患者术后结构性复发的风险,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2023  .  16(8):    767-772    [摘要](196)    [PDF](585)
  • 成人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张 玮,李大鹏,程文元,郑向前
    [摘要] 目的 分析成人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 7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对成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双侧发生率、弥散型率、侵出腺叶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成人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仅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年轻患者,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更易双侧发生,侵出腺叶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相对于成人患者更易复发。
    2023  .  16(8):    773-777    [摘要](152)    [PDF](505)
  • 甲状腺乳头状癌TERT启动子突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
    侯少东,严存晔,殷素鹏,孙乙曾,张 帆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TERTp)突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搜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携带TERTp突变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截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7.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文献369篇,最终纳入33项研究,包括12 683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携带TERTp突变的PTC患者较未发生TERTp突变的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结论 TERTp突变会增加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是预测P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2023  .  16(8):    778-783    [摘要](161)    [PDF](516)
  • 术前超声引导下注射纳米炭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赵 鹏,包钰铃,罗永标,梁全琨,许 坚
    [摘要]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治性手术中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的影响及评估其在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于术前1 d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0.2 ml,对照组不注射。两组患者均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开放观察组(26例)、腔镜观察组(26例),同样将对照组分为开放对照组(26例)、腔镜对照组(26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出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及甲状旁腺误切率等。结果 104例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甲状旁腺误切14例(13.46%),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腔镜观察组较腔镜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性手术中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量,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在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作用显著。
    2023  .  16(8):    784-788    [摘要](170)    [PDF](506)
  •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对比研究
    李梦阳,刘日强,李泽伦,黄 宇,潘金飞,黄 凯,杨建荣
    [摘要] 目的 比较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80例(腔镜组)和传统开放手术80例(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 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术后美观满意度评价。结果 开放组与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术后美观满意度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口隐蔽、美观,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清扫淋巴结数量与开放组相当,且患者美观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2023  .  16(8):    789-793    [摘要](158)    [PDF](460)
  • 论著
  • 无效食管动力临床特征分析
    鲁瑶瑶,曾 煜,杨锦林,易智慧
    [摘要] 目的 分析无效食管动力(IEM)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样症状或吞咽梗阻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食管24 h pH监测的患者338例。根据IEM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正常食管动力组(n=264)和IEM组(n=74)。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食管测压数据、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临床症状及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情况。结果 IEM组男性人数比例大于正常食管动力组,胃食管结合部(EGJ)基础压低于正常食管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EGJ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烧心、胸痛、咽喉不适、吞咽梗阻、非特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M组总AET>4.0%、立位AET>6.0%及卧位AET>2.0%人数比例均高于正常食管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酸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08% vs 47.37%; χ2=0.341,P=0.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EM和Ⅱ/Ⅲ型EGJ是促进GER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EGJ基础压力是抑制GER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IEM与食管酸暴露增加有关,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IEM对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无显著影响。
    2023  .  16(8):    794-798    [摘要](147)    [PDF](414)
  •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水平对老年非糖尿病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韩晓娟,闫占光,侯海文
    [摘要] 目的 分析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GRLs)水平对老年非糖尿病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311例非糖尿病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PCI。PCI前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TGRLs水平检测,随访观察PCI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入院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TGRLs水平是促进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高水平的TGRLs是促进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GRLs水平可有效预测患者术后MACE[AUC(95%CI)=0.825(0.749~0.902)]和全因死亡[AUC(95%CI)=0.910(0.858~0.962)]的发生情况(P<0.001),其预测MACE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835 mmol/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79.7%;预测全因死亡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885 mmol/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86.7%。结论 高TGRLs水平是促进老年非糖尿病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2023  .  16(8):    798-804    [摘要](158)    [PDF](355)
  • 术前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对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亢旭明,吴霜婷,倪坤强,周俊辉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在减轻单肺通气(OLV)时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招募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即刻,对照组予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观察组予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于全身麻醉诱导后即刻(T0),以及OLV开始后0.5 h(T1)、1 h(T2)、2 h(T3)时检测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中切取肿瘤周边的正常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计算肺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肺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损伤,而观察组肺组织损伤显著减轻。在观察时间内,两组PaO2均呈下降趋势,PaCO2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P<0.05),在T1~T3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损伤评分、AI、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自噬标志性蛋白Beclin-1水平,以及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B淋巴细胞瘤-2(Bcl-2)、LC3-Ⅰ蛋白水平以及Bcl-2/Bax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术前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OLV时的非通气侧肺损伤,而肺组织细胞凋亡及自噬的抑制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3  .  16(8):    805-811    [摘要](131)    [PDF](311)
  • 肛周脓肿组织中Foxp3、IL-15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复发的关联性研究
    张 立,田泽阳,孙琳丰
    [摘要]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组织中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疾病复发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98例,收集患者术中的脓肿壁组织以及脓肿壁周围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Foxp3和IL-15的表达情况。分析肛周脓肿组织Foxp3及IL-1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疾病复发的关联性。结果 Foxp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区域,IL-15蛋白主要表达于胞质和胞膜。脓肿壁组织中Foxp3、IL-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肿壁组织中Foxp3、IL-15表达情况与与脓肿直径、愈合时间和术前肛瘘形成情况具有显著关联性(P<0.05),与性别、年龄、脓肿位置和病程无显著关联(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肛瘘、Foxp3阳性、IL-15阳性是促进肛周脓肿患者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肛周脓肿组织中Foxp3和IL-15表达升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疾病复发密切相关。
    2023  .  16(8):    811-816    [摘要](135)    [PDF](317)
  • 血清A1AT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脏纤维化的关联性分析
    泽 娜,米玛次仁,扎西卓玛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1AT)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肝脏纤维化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T2DM+NAFLD组,于同期纳入性别、年龄与NAFLD+T2DM组匹配的单纯T2DM患者(单纯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1AT水平,采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评估患者肝脏纤维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1AT水平对T2DM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A1AT水平与NAFLDFS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肝脏脂肪含量(LFC)和A1AT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1AT水平具有诊断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应用价值[AUC(95%CI)=0.793(0.758~0.829),P<0.001],其最佳截断值为2.91 g/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0.69。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A1AT水平与NAFLDFS呈正相关性(rs=0.635,P<0.001)。结论 血清A1AT在T2DM合并NAFLD患者中表达上升,可作为辅助诊断T2DM患者合并NAFLD以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生化标志物。
    2023  .  16(8):    816-820    [摘要](124)    [PDF](303)
  • 儿童艰难梭菌感染临床特征及疾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曹 荣,李小露,王怡仲,张 婷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艰难梭菌感染(CDI)的临床特征及疾病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38例CDI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疾病复发情况将患儿分为复发组(n=39)和非复发组(n=99)。比较两组临床数据资料,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DI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初发CDI患儿中男81例,女57例,中位年龄4.80岁。复发组腹泻、伪膜性肠炎和医院获得性CDI(HA-CDI)的人数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伪膜性肠炎和HA-CDI是促进CDI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伪膜性肠炎和HA-CDI是住院CDI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2023  .  16(8):    821-825    [摘要](141)    [PDF](322)
  • 依达拉奉通过Caveolin-1/VEGF信号通路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脑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探讨
    王文生·王月,孙 婷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脑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无特定病原(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48只大鼠通过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构建缺血性卒中模型,并分为缺血性卒中组、依达拉奉组、抑制剂组和依达拉奉+抑制剂组,每组12只。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取全脑组织,冷冻切片后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缺血核心区小凹蛋白-1(Caveolin-1)/CD34、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5-溴脱氧尿苷(BrdU)蛋白荧光强度。取脑组织缺血侧基底结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性卒中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逃避潜伏期增加且穿越平台次数减少,Caveolin-1、CD34荧光强度增加,Caveolin-1与VEGF蛋白表达增加,BDNF、TrkB、DCX和BrdU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性卒中组相比,依达拉奉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脑梗死面积减少,Caveolin-1与CD34共表达提高,Caveolin-1、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BDNF、TrkB、DCX和BrdU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抑制剂组与依达拉奉+抑制剂组大鼠Caveolin-1与VEGF蛋白表达降低,Caveolin-1与CD34共表达减少,脑梗死面积与逃避潜伏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的抗缺血性卒中作用与Caveolin-1/VEGF信号通路激活相关,并通过促进神经血管新生,恢复缺血区血供,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认知功能。
    2023  .  16(8):    826-832    [摘要](126)    [PDF](307)
  • 海南省2012—2021年儿童RSV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海梅,张宇庆,蔡思铭,谭晓宇,张雪梅,万科成,陆雄富,朱厚才,杨子江,刘嘉宇,杜宇昂,霍开明
    [摘要] 目的 分析海南省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儿童RS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海南省多家医院住院治疗的59 312例ARTI患儿的临床资料,对RS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RSV、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 59 312例ARTI患儿的RSV-IgM阳性率为2.07%(1 226/59 312)。2016—2018年RSV-IgM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并在2017年、2018年达到高值,分别为4.46%、5.20%,随后呈下降趋势。男性ARTI患儿的RS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2.21% vs 1.82%; χ2=10.714,P<0.001)。夏季ARTI患儿RSV-IgM阳性率最高(2.59%),秋季最低(1.70%)。1 226例RSV-IgM阳性患儿中,单纯RSV-IgM阳性485例(39.56%),混合感染741例(60.44%)。其中合并1种其他病原体感染505例(41.19%),合并2种其他病原体感染191例(15.58%),合并3种其他病原体感染45例(3.67%)。对于RSV-IgM阳性患儿,以临床诊断为肺炎的占比最高,以咳嗽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混合感染患儿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单一RS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2012—2021年住院ARTI患儿RSV-IgM总阳性率为2.07%。RSV感染以夏季发病率最高,秋季发病率最低。各年龄段均有RSV感染发生,其中婴儿期RSV感染率最高,学龄期最低。男性RSV感染率高于女性。RSV感染常合并1种病原体感染,多为肺炎支原体。RSV感染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喘息和气促。
    2023  .  16(8):    833-838    [摘要](140)    [PDF](363)
  • 35例坏疽性脓皮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探讨
    徐豫昕,谢 治,李玉秋,王 静,潘南楠
    [摘要] 目的 探讨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35例PG患者的一般资料、诱因、皮疹分布、皮疹形态、误诊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方式。结果 男女患者比例为2.9∶1,年龄29~72(41.5±8.5)岁。15例患者起病前有明确诱因,外伤11例,昆虫叮咬3例,注射吸毒1例。35例患者中溃疡型32例(91.43%),大疱型2例(5.71%),脓疱型1例(2.86%)。起病初期最常被误诊的疾病为细菌性软组织感染[32例(91.43%)]。皮损通常为2个及以上。皮损多发于下肢[23例(65.71%)],以小腿为主。合并有系统性疾病8例(22.86%),其中合并炎症性肠病5例(14.29%),多发性关节炎2例(5.71%),白血病1例(2.86%)。无合并症或合并炎症性肠病、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预后较好,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预后差。33例PG患者基于皮损面积的大小及合并症情况,给予强的松0.5~1 mg/(kg·d)。在感染稍控制后,28例患者后续加用环孢素2.5~5 mg/(kg·d)。结论 PG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起病初期易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综合判定。中等至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控制PG,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安全有效。
    2023  .  16(8):    838-841    [摘要](133)    [PDF](375)
  • CircSEPT9调节miR-650/HSPB1轴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探讨
    任成波,赵丽霞,杜晓猛,李锦秋,邹念东,王 聪,宋 晓,张志林
    [摘要]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SEPT9调节miR-650/热休克蛋白B1(HSPB1)轴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人类正常神经胶质细胞HEB及胶质瘤细胞系LN18、SW1088、U251中CircSEPT9、miR-650、HSPB1蛋白表达水平。将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si-NC组、si-CircSEPT9组、mimic NC组、miR-650 mimic组、si-CircSEPT9+inhibitor NC组、si-CircSEPT9+miR-650 inhibitor组、si-CircSEPT9+pcDNA组、si-CircSEPT9+pcDNA-HSPB1组。采用qRT-PCR法检测CircSEPT9、miR-650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PB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基因实验验证CircSEPT9与miR-650、miR-650与HSPB1的关系。结果 在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CircSEPT9和HSPB1蛋白呈高表达,miR-650呈低表达,且在U251细胞中CircSEPT9以及HSPB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miR-650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CircSEPT9或过表达miR-650均可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miR-650或过表达HSPB1均可减弱沉默CircSEPT9对U251细胞的作用影响。CircSEPT9与miR-650、miR-650与HSPB1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沉默CircSEPT9可能通过海绵化上调miR-650来抑制HSPB1表达,进而抑制U25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2023  .  16(8):    842-849    [摘要](202)    [PDF](369)
  • 病例报告
  • 不同方式指导下镜面右位心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二例
    贾美雪,宁 彬
    2023  .  16(8):    849-851    [摘要](224)    [PDF](430)
  •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为黑色素瘤并异位妊娠一例
    许田田,武 玉,杜 然,靖晓童,陈晓明,李沛瑾
    2023  .  16(8):    852-854    [摘要](158)    [PDF](428)
  • 护理研讨
  • 伸缩式无菌冲洗架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朱小蓓,王兰芬,曾海涓,孔佳佳,潘冬华,颜承荣,翟瑞金
    [摘要]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伸缩式无菌冲洗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招募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伸缩式无菌冲洗架配合3L医用无菌防护套,对照组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采用常规的引流袋和引流管配合3L医用无菌防护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镜手术无菌区域大小、术中手术无菌区域及手术医师手术衣溅湿情况、术后器械护士清理耗时、手术医师及护士满意度以及术口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镜手术无菌区域面积大于对照组,术中手术无菌区域及手术医师手术衣被冲洗液溅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器械护士清理耗时短于对照组,术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及护士对术中使用辅助用具的便利性、实用性、省力性、术后整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采用伸缩式无菌冲洗架配合3L医用无菌防护套可根据手术进程扩大或缩小无菌区域操作空间,降低术口感染风险,获得了手术医师及护士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2023  .  16(8):    855-858    [摘要](138)    [PDF](416)
  • 新进展综述
  • 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士玉,鲍国林,范卫华(综述),刘义庆(审校)
    [摘要]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单靠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难以诊断,一旦确诊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CRC患者由于分期不同,预后有显著差异。CR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降低病死率。该文对粪便标志物、血液标志物和液体活体标志物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  .  16(8):    859-863    [摘要](169)    [PDF](474)
  • 难治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成 科,马 丽(综述),毛庆菊(审校)
    [摘要] 近年来,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RHF患者存在严重的临床症状、较差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预后的问题。尽管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但RHF的治疗仍是个难题。为更好地改善RHF患者预后,该文将对现有关于RHF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  16(8):    864-869    [摘要](170)    [PDF](462)
  • 联合用药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孙会静,韦思柔,代 艳(综述),陈晓宇(审校)
    [摘要] 甲氨蝶呤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临床上常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冲击疗法预防性治疗髓外白血病。在临床中,大剂量甲氨蝶呤常与其他药物合用,如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甲氨蝶呤体内药代动力学改变,影响甲氨蝶呤用药安全性。近年来多个案例报道甲氨蝶呤排泄延迟与联合用药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文对联合用药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  16(8):    869-872    [摘要](156)    [PDF](402)

检索项

检索词


高级搜索